本次以「如何設計一個可令高齡者心動、且願意持續地付諸行動之健康促進解決方案」為目標,聚焦在健康促進領域我們討論「健康飲食」、「健康運動」、「正視死亡與生命末章」、「打造健康概念社區生活柑仔店」四大議題,並與台北在地六個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合作。各設計小組透過實地訪談、專家互動、腦力激盪、快速設計、概念原形打造和驗證等階段,進而產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養老茶社區在宅介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大安愛鄰社區服務協會、士林靈糧堂、揚生慈善基金會、紳士社區關懷據點、士林老人服務中心、西湖日照中心、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園藝輔助治療協會、動物輔助治療協會、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台灣服務科學學會、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社團法人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台灣設計師連線、Service Design Network Taiwan、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保德信國際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銀享全球、104人力銀行、康健雜誌、有.設計 uDesign
台灣於2018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將達14%,2025年老年人口比例更將跨越 20%門檻,奔向超高齡社會。未來,我們將面對更多因扶養比增加、照護人力不足、照護負擔上升等隨之而來的社會問題,因此,透過健康促進預防與延緩老化,使得高齡者能夠快樂與自主的生活,是減少社會負擔的積極解決方案。健康促進的三個基本要素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連結,其目的不只是消極的讓高齡者延緩老化,更期待能積極達到「活躍老化」的目標。
根據衛福部(2009)調查,高齡者因交通不變、誘因不足、資訊欠缺、文化差異、缺乏陪伴,以及服務提供者專業人力不足、缺乏經驗、經費不夠等原因、目前高齡者仍有超過五成以上缺乏足夠的運動、不到三成願意參加社區活動、且多數缺乏正確的飲食觀念或無法實踐均衡飲食生活。因此,「如何設計一個可令高齡者心動、且願意持續地付諸行動之健康促進解決方案」,乃是全球在高齡化社會所面臨的共通問題。
以行為改變模式理論分析:實踐健康促進行為的五大缺口
既有觀念的阻礙:我覺得這樣才對!!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受到過去的教育、習慣與文化背景的影響,許多人對於健康促進的觀念不正確,且不易導正,以致生活受到過去觀念的阻礙,排斥實踐正確的健康生活。在二手資料便顯示部分高齡者認為:「老人能吃就好,吃什麼不重要」,以致吃的食物缺乏多樣性,或煮一頓後,就連續多天吃菜色一樣的剩飯剩菜,造成營養不均衡的問題(遠見雜誌, 2016;揚生基金會訪談)。
等我有空再做吧:健康促進很重要,但不是生活的需求,也不是非得不做的事情。
雖然,一般人都知道健康促進很重要,但因為一般的健康促進之服務或活動,都需要特別「空出一段時間」、「到某個場所」、「參加某某課程」等,而非出現在一般高齡者的生活中,且也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以致健康促進的實踐常被認為是一件重要,但經常被擱置一旁的理想,士林老服周志展副主任便指出:「健康促進是專家認為的重要需求,而非一般人的生活需求。因此,健康促進若沒有跟生活、情感綁在一塊,是一件很不容易實踐的事情。」
缺乏好的體驗:一方面傳統健康促進方法太無趣,另一方面新鮮有趣的活動需要專家帶領,不易複製。
傳統的健康促進推動方式,是從醫療專業體系所發展出來的專業課程、復健、運動等,對於高齡者而言,較容易感到無趣、不吸引人、缺乏好的體驗,以致難以提起再次參加或實行的動機。雖然,目前已經有一些服務已嘗試結合不同領域的專家,發展出有趣的健康促進活動,進而達到吸引高齡者參加的目的,但由於專家人數有限及資源缺乏,這些創新活動不易大量推廣、複製與更新,因此目前成效仍然有限。
缺乏夥伴的協同與支持:沒人陪我去,我會感到陌生、孤單、與恐懼
雖然健康促進的實踐是跟自己的身體有切身的關係,但是若缺乏夥伴的協同與支持,往往難以驅動高齡者前往與實踐,林萬億、陳美蘭、鄭如君(2012)在探討阻礙健康促進實踐的主因後發現,將近四成的高齡者因為缺乏同伴一起參加因而不願意參加健康促進的活動或服務;而在本次受訪的高齡者也曾經表示:「沒有朋友跟我一起去,我會感到害怕及孤單,因此,即便我知道有這些活動,也不想去參加。」
缺乏約束的力量:我都這把年紀了,過一天算一天,沒有必要這麼辛苦促進健康吧!
由於實踐健康的生活可能需要犧牲一些習慣及喜好(如:經常吃油炸食物),而對於部分缺乏生活目標與願景的高齡者來說,缺乏了維持健康生活的理由、動機或約束力,因此要驅動犧牲與改變,實非容易的事情。本次研究中,許多專家都提到:「部分高齡者缺乏對於生活的目標,對他們來說日子是過一天算一天,若只是跟他們說健康促進很重要,卻沒有其他能夠約束或吸引他們的力量,實在很難實踐健康的生活。」(養老茶訪談;愛鄰訪談;揚生訪談)。
合作單位:揚生慈善基金會、士林老人服務中心
對於高齡長者來說,飲食在健康生活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過去研究已經證明「飲食習慣」能夠「減緩或加速」老化的症狀然而,然而,根據衛福部(2014)調查,目前仍有許多高齡者對健康飲食認知缺乏,且超過五成以上的高齡者營養攝取不足。因此,本次設計行動期望透過創新設計,讓高齡 者能更了解健康飲食的內涵、方便取得營養均衡的食物、且也願意實踐健康飲食 的生活,進而達到「吃得健康、吃的快樂」的目標。
合作單位:紳士關懷據點、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
除了傳統有氧運動、柔軟度與平衡訓練以外,高齡者的運動還必須加入適當的阻抗運動與肌肉訓練,讓肌肉變得強壯,以預防跌倒及提升生活自主的可能;此外,高齡者的運動還需兼顧強度與複雜度,藉以從中預防認知功能下降,及藉著團體活動提升社會參與。但由於一般的器材運動或復健較為單調無聊,因此高齡者不願意實行,整體肌肉訓練的目標在於如何透過有趣的活動/服務/ 產品的協助,使運動能更貼近高齡者的生活,讓高齡者願意運用正確的方式,在生活中持續的運動,以達到活躍老化的目標。
合作單位:弘道基金會
死亡是生命的終了,面對死亡將能讓我們重新檢視生命的價值,特別針對高齡者,死亡更是切身之事。然而,弘道基金會在陪伴社區的經驗中發現,在亞洲社會,一般民眾對於死亡議題向來避諱,而跟高齡者討論死亡,更是被視為不敬的事情;因此,少有高齡者能有機會與其他人討論及分享,以致高齡者經常得獨自面對健康衰退及與死亡逼近的壓力。此一主題的挑戰乃在於如何透過好的工具與引導方式的設計,讓生命與死亡的探討,可以隨著志工、社工及高齡者本身的參與,深入社區、深入家裡,使更多家庭與高齡者願意開啟此一話題,進而讓高齡者能夠坦然與家人分享生命最終階段與死亡後的規劃,並邀請家人能坦然的參與及協助。
合作單位:養老茶社區在宅介護
為了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政府於 2016 年規劃了長照 2.0 計畫,以現有長照機構為基礎,擴大延伸到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長照旗艦店)、複合型日間服務中心(長照專賣 店)以及巷弄長照站(長照柑仔店)的分級概念。未來將規劃每 3 個村里設置一處服務據點,4 年內要打造 2,529 個「長照柑仔店」,使民眾可在居家附近的農漁會、村里辦公室、社區關懷據點等服務站接受服務。然而,由於目前照護人力嚴重不足、資源缺乏,目前仍少有具代表且可獨立營運的長照柑仔店,合適且可持續營運的經營模式尚待開發和被民眾瞭解,此題目思考如何透過創新的價值共創服務模式,有效整合社區資源(例如:社區店面、餐廳、社工、志工、診所等),透過社區互助與互動,讓社區的利害關係人、高齡者與家屬從中感受價值,實現在地安老的可能。
你知道的,你也可以
一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