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June
Family SHERO 「 溫柔的力量 」家庭友善職場創新設計行動

在都市叢林裡,有著一群同時肩負著家庭、工作和社會壓力的家庭照顧者,而會讓他們倒下的不是疲憊,而是環境與人們的不友善。本次家庭友善職場創新設計行動5% Design Action集結台灣、上海、香港三地的共創夥伴加入熱血設計行動家,貢獻專業與時間,進行共三個月的設計行動,共創出更好的家庭友善職場創新設計,落實於兩岸三地的周遭、期望喚起社會關注,給予家庭照護者更多的支持與幫助!

 

 
 

 

 


Partner 設計行動夥伴

Problem 照顧者所面對的問題
 

Importance 為何此議題如此重要?
 

 


Goal 行動目標
 
 

 

 

本次設計行動聚焦於「家庭友善職場」,關注的就是工作者在遇到「照顧老/小」狀況開始,期待為他們設計更好的家庭照顧旅程(如上圖)

本次聚焦的三個主要挑戰為:

1)  讓企業端能更即時連結所需資訊/資源以解決員工家庭照護問題

2)  讓照顧老/小的全職照顧者,有機會再次順利返回職場

3)  為在職工作者打造更友善的辦公環境以兼顧工作與家庭照護需求


Challenge 設計挑戰

                                    

        

 

此議題中,我們分析了不同有關議題的利害關係人的關係和痛點(如上圖)。我們便針對當中三個主要的利害關係人的痛點,設定了三大方面的設計挑戰:

1.  資源整合-企業主/在職照顧者及其家人

我們如何使關懷員工的中小企業主或人資,順利接觸到並瞭解「家庭友善職場」的價值與實際作法,並促成他第一步的嘗試行動?另外,我們如何讓在面臨不同照顧階段的家庭照顧者,能對的時間、對的管道接觸到「家庭友善職場」的重點資訊/資源?

2.  媒合平台-離開職場的家庭照顧者

我們如何重新設計「工作」及「在地照顧資源」的媒合平台,讓離開職場的家庭照顧者能夠再次投入工作,同時兼顧家庭生活?另外,我們如何幫助想原先就具有專業的家庭照顧者,找到自我價值、規劃職涯方向、補足職能落差,讓他/她全然準備好,並順利回到職場上?

3.  友善環境-照顧幼兒的工作者/照顧高齡者的工作者

我們如何幫助有幼兒照顧需求的工作者,建構一個更貼心友善的創新服務、產品等支持性環境?另外,我們如何幫助有高齡者照顧需求的工作者,創造一個更貼心友善的創新服務、產品等支持性環境?


Timeline 設計行動歷程
                         
 
在這次設計行動中,新北、香港、上海工作坊共有約百名設計行動家參與,我們在工作坊當中就議題的背景、痛點作熱烈討論,大家學習利用創意思考,合力為解決議題提出不同的創新點子,最後更在各地發表會上收集共十七個完整的計劃,後續針對台灣地區設計家庭友善職場工具包,希望更多市民大眾能受惠。

Further Action 後續行動發酵中

  • 台灣-家庭友善職場工具包 Family-friendly workplace toolkit (將在台灣發行)
  • 設計團隊成員:5% Design Action、新北市政府
  • 概念介紹:
  • 企業主鮮少有意識到、知道如何為有「家庭照顧需求的員工(無論照顧長輩或小孩)」打造更友善的工作環境。「家庭友善職場工具包」幫助企業主快速瞭解照顧者的歷程與痛點,以及系統呈現企業可以怎麼作的友善措施與案例,如:政府法令規定、社會資源連結、空間規劃、彈性工作及各種企業創意措施等。讓企業能瞭解員工穩定與快樂是最大資產,即時幫助有需求的員工,打造一個家庭友善的職場環境!
  •  
  •  

Design 設計提案
新北-認同請分享
針對資訊過於分散,缺乏整合式服務的現況,將概念案例搭以長輩圖等容易上手的訊息媒介,搭配社群媒體和一站式網頁,提供企業從心態到實用訊息完整的服務方案。
葉筱菁 韓彩容 莊宜軒 小麥兒 陳怡穎 Fred
新北-照喚師 Careland
一個資源整合平台,讓在職照顧者在茫茫資訊海中,在對的時間以對的方式,接收到對的資訊,加速決策過程。
任兆玲 、張哲瑋 、陳明莉 、曹雅涵 、林恩安、 李紹羽 、王君毓
新北- Re-turn
協助媽媽們準備返回並適應職場,以專業獲得自信和尊重,同時讓她們有機會選擇適合工作型態-無論是返回全職職場,或持續非典型工作型態,她們都能兼顧家庭與重拾自信力量。
李偉甄、龐元綺、郭穎瑄 、曾英睿、 曾文琴、 譚宥宜
新北-重返大聯盟
透過即時追蹤照護者需求,讓照護者在小聯盟(離開職場)時,提供職涯評估,顧問諮詢,工作合謀,社群支持,協助照護者順利回到夢想中的大聯盟(職場)。
Nancie 、饒嘉榮、 江逸情、 邱於珊 、陳意璇、陳司儀 、曾神惠
新北 - 福樓兒
增設親子專屬辦公室樓層分由大公司和中小企業版,大公司版會有跨部門特別編製作為跨部門橋樑與合作中心,專門執行年度跨單位專案/活動,具體執行的特別專案依企業與組成同仁不同而異;小孩在同一樓層專屬空間中由專業人士照護與活動,父母一天可親子午餐,互動數次等。中小企業版的運作則會結合地方政府的輔導與補助。
黃柏菁、吳宛蓁、張乃雲、侯鈞泰、洪妙技 、張維庭 、董貞儀
新北-陪伴手冊
藉著手冊使照顧新手能夠有系統地準備與認識照顧旅程,瞭解基礎衛教資訊與照顧方法,引導照顧新手使用出院服務並平台整合既有照顧資源,幫助照顧新手順利進入照顧流程。
楊曜澤、周語華、劉昀瑄、吳惠倩、黃嘉敏、林雅萍、陳怡茹、劉昀瑄
香港 - 掌賞Slap
Slap平台的使用者包括雇主和僱員,但最終期望影響的群眾主要為雇主,提升他們實行家庭友善措施的動機。提供雇主僱員互相評分配對的平台,其中家庭友善措施佔企業評分一個重要位置,以強調這些措施的重要性,協助企業瞭解員工需要;同時亦借著公眾評分的企業排名和年度大獎拎企業增加企業了及實行家庭友善措施的動機。
黃永儀 Rainee Wong、李翊呈 Cyril Lee、鄺妙盈 Allie Kwong
香港-照顧病患長者資訊站
以網頁形式提供一站式資訊平台,讓面臨不同照顧階段的家庭照顧者,在合適的時間、對的管道接觸到「家庭友善職場」的重點資訊/資源
陳雅婷、區恩庭、黃澤琛、舒雲彤、梁穎嘉
香港-Diggable
透過使用Diggable Apps,讓想重返職場的家庭照顧者可以在空餘時間挖掘他們興趣,探尋人生價值人生目標,參與社會活動、項目專案、培訓,從而得到社會認同和回復自信心,最後能順利過渡並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職業崗位。
周曉天、郭昭怡、簡靖虹、周文筠
香港-MUMSBACK
一站式的工作配對平台,主要為母親和女性尋求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透明的供求為企業和僱員提供靈活的工作配對。我們的願景是賦予職業母親和母親重返工作崗位的全職和兼職的能力。
張琬婷Yuen、田恩如Shirley、黃華純Chris、謝芳芳Leona、王思勻Serena
香港-Mom’s Daily
透過手機應用程序體驗: 1. 體驗遊戲 令懷孕或正待產假的在職媽媽率先體驗生育後將要面臨的挑戰, 好讓她們能有心理準備,令規劃更完善。 並提供可信的互助平台,讓準媽媽互相傾訴及提供支援。 2. Nanny地圖 給正在照顧小孩的在職媽媽提供小孩託管的服務,並與周邊的保 姆進行配對,好讓她們能安心地交託自己的孩子,並騰空時間來 做其他事情亦可提供可信的互助平台,讓媽媽們能夠互相交流育 兒心得
胡美玲、金炳成、劉懿德、盧映庭
香港-仨社計劃
仨捨計畫是一個針對在職照顧者和企業的創新項目。 期望透過把三個不同群體的角度結合起來,包括在職照顧者,專業護理人士及企業管理層,打造一個比較全面 而照顧到多方需求的友善工作環境。 計畫亦針對照顧者和僱主信任問題,用第三方的角度去進行評估,促進彼此之間的溝通。
楊臻茜、高翎茜、鄭可安、嚴志君、熊妙韻
上海 -「哎喲餵」
「哎喲餵」 是一個滿足50人以下的初創 公司為員工3-6歲的子女設計的3-6平米的臨時空間,除了滿足兒童休息的 需求外,空間內還配備了懶人沙發,衣櫥、化妝鏡、屏風等,在沒有小孩使用時也可以滿足其他員工休息,更衣和臨時哺乳。
Renee、Vicki、西瓜 Enoch、花花、於樹洋
上海-「辣媽車廂」
一個讓職場媽媽在不佔用業餘時間的 情況下,充分享受愉悅自由出行體驗的移動空間。在 「通勤一小時」里,通過同伴交流、服務關懷、個性 化資訊提供等方式,給予真正需要的營養與放鬆,是 獨屬媽媽的列車派對。
華靜、王冠、何帆、俞靜凡、胡穎、孔春燕、龔思晴
上海-全年齡兒童托管服務
通過資源整合,和當地優質幼教機構合作,確保能夠讓媽媽們 放心的有資質的托管團隊。同時和當地企業合作,轉角作為服 務提供方,幫助提升企業內部員工關懷,同時也可以成為保留 團隊人才的一大優勢。女性員工在懷孕後無需擔心育兒時的職 場空白期,給媽媽們一個盡早回歸職場的便利。 在與轉角合作的企業中的女性員工,只要有孩子年齡在半歲-3 歲,即可向公司申請兒童托管,每天和孩子一起上班,工作間 隙時間隨時查看孩子情況,下班是順路接孩子下班即可。
賞雪、陸容、李素文、王怡斐、Demi、顧智、Chienchien
上海-寶貝公社 Baby Hub
一個提供給有第三辦公空間需求的家長(孩子3-6歲)的4平米親子辦公租賃平台。放置 於商圈寫字樓,咖啡廳以及一部分聯合辦公空間。使用者通過app查找附近社,掃碼開門,按時計費結算。
張歡、於樹洋
上海-百家F•FUN/Fanfamily/Fan
一個有趣有飯,還有家人的社區廚房。針對老人需要被 重視與減少孤獨感的社交需求,打造社區共食廚房,增 進社區年輕人與老人家的社群互動。 打造友善的社會空間以協助退休年長者實現自我價值,並拉近與下一代的心裡距離。
段文龍、曹麗娜、黎嘉軒、劉睿婕、陳羽洲、張佳然、鐘佳明

 

Feedback 設計行動家的心聲

  香港設計行動家:

「謝謝大家對改變社會的熱情。請繼續加油!」

「一人出一點,這個社會會好很多!」

 
  •    上海設計行動家:

    「對相關社會議題有了更多思考,以及如何解決問題勢必是一個系統性問題。」

    「很期待改變發生!」

     
    新北設計行動家:
    「辛苦了,很喜歡這種讓社會更好的氛圍,貢獻己力、創造美好、善的循環。」

你知道的,你也可以

一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