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 鳳凰衛視2016-02-18
抗癌有了新福音?
癌篩取得新進展?
保溫袋可以拯救嬰兒?
你見過“會長大的鞋子”麼?
本期《生命密碼》之春節特輯節目,
情晴特意邀請了話劇演員藺達諾做嘉賓主持,
他們一起跟全球各地
關注生命科學的達人進行了海外連線。
快看看他們都聊了哪些
溫暖的故事與有趣的發明吧。
“抗癌衛士”癌症患者的福音
如今的互聯網充斥著各種娛樂、社交軟體,但鮮有關於醫療健康的移動用戶端。今天就分享一位與癌症治療不斷做抗爭的病患家屬姜作忱,他是“抗癌衛士”的創始人,2013年10月,他正式組建團隊,半年後,抗癌衛士正式上線。這是一款為癌症患者、家屬、醫生提供分享、互助、情感傾訴的全方位服務平臺。說到癌症,我們也連線了一位在美國的癌症專家鳳梨跟大家分享心得。
趙情晴:您能否介紹下目前醫學界對於癌症研究的新進展?
鳳梨:以前治療癌症主要是三個辦法:手術、放療和化療。但近10年,最主要的是靶向療法和免疫療法兩種。其中,靶向療法就是針對癌症細胞,其弱點是我們設計藥物去抑制它,從而把癌細胞殺死。近一兩年,最熱門的是免疫療法,即製造的藥物並不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啟動我們的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症,這種療法能夠對晚期癌症病人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趙情晴:免疫療法治療癌症,從實驗階段到臨床運用還需多久?
鳳梨:美國FDA已經批准免疫療法在臨床中的實踐,所以在很多地方已經正在使用了。至於說用到更廣泛的人群裡,還需要很多臨床實驗和幾年的時間。但是現在幾乎所有的藥廠,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免疫療法上面,在其中投入的精力和資金都非常大,推廣速度快,相信很快大家就會聽到更多好消息。
藺達諾:我們經常看到防癌食譜等等的資訊,如何科學判斷哪些食物真正有效?
鳳梨:我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其實也希望有一些辦法能夠指導大家防癌,但是不幸的是,從科學的證據來說,目前沒有任何的研究表明,某種食物能夠對預防癌症起到明確的作用,不管是紅薯還是大蒜,甚至是天山雪蓮,都沒有研究證明其有效性,更多的是人們的心理作用。希望大家不被偽科學誤導,也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獲得更多有益資訊。
“午後的奶察”癌篩新思維
一個來自臺灣的設計師團隊,通過創意包裝,把乳癌篩檢變得更平易近人,這就是“午後的奶察”。由於以陌生拜訪的方式邀請婦女參加乳癌篩檢十分困難,而且許多女性不太瞭解程式從而擔心篩檢過程,因此“午後的奶察”以分享為核心概念,將乳癌篩檢包裝成“喝下午茶”般的愜意活動,讓檢查過程透明化,降低女性對篩檢的恐懼,希望有意願做篩檢的婦女,以關心問候的方式邀請周圍的親朋好友一起參加活動,進而提升篩檢率。今天,我們就連線這個活動的發起人凱文設計師,聽他分享更多故事。
趙情晴:怎樣的想法讓你們去做幫助女性完成癌篩的工作?
凱文:癌症在臺灣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疾病,它在十大死因中排第一位,這的確給很多家庭和社會帶來一些風險。雖然早期的癌症篩檢既免費又能發現問題,但實際情況是很多民眾並不會去做篩檢,或者不敢做篩檢,因為怕在檢查過程中面對負面結果。因此,我們想去介入公眾服務,而第一次就聚焦在癌症篩檢這個領域。
趙情晴:那又怎麼想到以“午後奶察”的方式呈現呢?
凱文:在針對癌症特別是乳癌的防治方面,很難切入的群體是45到55歲之間的女性。因為這個年齡層的都市女性在職場上是非常忙碌的,她們沒有機會和時間去關心自己的健康。因此,設計師想通過外觀設計的溫馨化,吸引這些女性關注健康,所以選擇了一個類似喝下午茶的理念。同時它可以和企業的午後休息時間結合。最後我們會讓已經做過檢查的女性寫一個邀請函,邀請還沒來的其他女性朋友。我們特別希望能夠通過溫暖的傳遞,讓大家接受早期癌篩的理念。
藺達諾:這個活動的地點都在哪裡?
凱文:主要在社區,同時也到有商業區的地方,因為希望這些比較忙碌的職場女性能有時間且很便利地享受這樣的健康檢查,或是癌症的早期篩檢服務。最後,春節祝大家能夠事事順心,每個人都能夠關心自己的健康。
Embrace嬰兒保溫袋拯救新生命
資料統計,全世界每年大約有1千5百萬重量不足的早產嬰兒出生,而近400萬活不到一個月就會死去。他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保暖。目前,最常用的工具是燈泡,也有用舊式取暖器的,但往往嬰兒會被這些機器灼傷致死。在非洲這樣的貧困地區,早產兒的生命如何保障,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而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們就設計出一款成本較低的早產兒保育器——Embrace嬰兒保溫袋。
Jane Chen:我們在尼泊爾和印度訪問期間,發現那裡的醫務工作者、母親和助產師需要的是一種無需持續供電且便攜的保暖器。之後回到斯坦福的課堂上,我們買了各種嬰兒用品不停實驗,直到生產出Embrace,這個取暖器的核心技術是含蠟的育兒袋,它採用了會隨體溫融化的材料,還能8小時保持溫度不變。如今,Embrace嬰兒保溫袋已被多家醫院採用,幫助了10個國家超過15萬名嬰兒。
Jane Chen:我們無法持續跟蹤使用產品的孩子。但當我們和北京一家孤兒院合作之後,有一天,他們向我們回饋說,發現一個體重不到2磅的嬰兒被遺棄在大街上,他們收留了這個嬰兒,並把它放進取暖器。後來告訴我,這是體重如此輕的嬰兒在孤兒院存活下來的首例。四到五個月之後,我收到了一條留言:“我們收養了這個小男孩,謝謝你救了他。”
藺達諾:我聽你說,在斯坦福上學時有一種很有意思的課程跟扶貧有關?
趙情晴:是的,斯坦福大學有很多特色課程。我們當時有門課是讓大家想辦法扶貧,但這種扶貧不是我們傳統意義捐錢捐物的扶貧,而是讓大家有一些想法,去説明那些貧窮地區的人,課程也會帶學生們去非洲、印度這些地方做實地調研。
藺達諾:很多在我們看來並不重要的東西,在世界的另一端,這種發明對他們來講真的可能非常有幫助。
“會長大的鞋子”你聽說過嗎?
一個充滿創意的產品“會長大的鞋子”,幫助了生活在極端貧苦中的人們,我們連線了它的設計師Kenton,聽聽她和這雙鞋子的故事。
Kenton:5年裡鞋子可以長大5次,有大號,小號兩種。這兩種型號能實現孩子們從幼稚園到高中前總有合腳的鞋子穿。這種能調節和長大的鞋子,專為總在成長的孩子設計。他們只需稍作調節,就能有一雙合腳的、有保護感、和讓他們快樂的鞋子。
我們的目標是生產盡可能多的鞋子,給更多的孩子們。目前的成果很好,基本完成了最初的目標,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製作出5000雙鞋子。鞋子看起來是個不起眼的東西,但它卻影響著一個孩子的身體健康與福祉。
趙情晴:您的發明很有創造力,改善了很多環境惡劣地區孩子們的生活品質,請跟我們分享一下這些鞋子背後的故事。
Kenton:大學畢業後,我去了非洲肯亞的奈若比,在當地一家孤兒院工作。有一天我走過一些小孩子,看見一名穿白裙的小姑娘,低頭一看,她的鞋簡直太小了——她得把鞋的前端剪開,讓腳趾伸出來。我當時就想,要有一雙鞋能自己長大就好了。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終於實現這個想法了。
趙情晴:那“會長大的鞋子”接下來要做些什麼?
Kenton:我們希望為世界上3億沒有鞋子穿的孩子們做點什麼。缺鞋是個很大的問題,許多孩子因為沒有鞋子穿而生病,他們很努力卻總被拋下。現在我們在為鞋子做更多的設計,做出腳趾前端封閉的設計,做禦寒版等等之類的,我們也想為急需鞋子的孩子們提供更好的產品。
趙情晴:這些連線嘉賓分享的故事都非常溫暖,這也是節目想向大家傳導的,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個健康積極的生活理念。
藺達諾:最後給大家拜個晚年,祝大家新的一年闔家幸福、生活美滿。
下載封包
點我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