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網 健康事業部 記者/蔡佳安;企畫/陳韻如
園藝體驗概念圖。 圖/劉宸光設計;林奕祺提供
比起一到假日就扛著單車上山下海的運動魔人,</br>不愛運動的這群人,即便買台跑步機,最後大概也會淪為曬衣架。顯然,運動與多好的器材、多棒的課程沒有強烈關係,人有百百款,有些人就是不喜歡動。
5% DESIGN ACTION使用者研究員林奕祺,和他的團隊(設計師劉宸光、許惠琇、蕭雯芳、物理治療師胡鈺曼、心理諮商師蒙宛筠)實地走訪位於三芝海邊、滿住率百分之百的熱門養老院「雙連安養中心」,發現他們擁有三十台健身器材,還有太極拳、伸展操、平衡訓練等豐富課程,甚至建立獎勵制度鼓勵老人運動,能做的都做了,卻只有兩成長者有運動習慣。
老人也同樣百百款,多數老人和你我一樣,就是懶得動、不愛動,正如台灣繪本教父郝廣才說,「別再叫老人跳啦啦隊」,你怎麼能強求一輩子拿毛筆寫書法的人,跳起啦啦隊大喊hooray?
那該如何讓不愛運動的長輩動起來?林奕祺展開一連串洞察,將個性迥異的長者畫出一條軸線,依運動程度分類,除了兩成有運動習慣的長者;約四成長者會和朋友散步聊天,運動的動機是社交;剩下四成完全不運動,生活就是閱讀寫字。
林奕祺發現,即便生活方式最靜態的「老文青」,也喜歡「拈花惹草」,帶點清新與寧靜氣息的生活樣態,百款老人都愛這一味。
於是,林奕祺與服務設計師、工業設計師、物理治療師、心理諮商師設計一套園藝運動,讓不愛運動的長者,能從園藝中達到運動效果。首先,他們設計一款符合拄拐杖或坐輪椅長輩高度的園藝桌,鏟子、肥料等工具方便取得,桌旁設計扶手,還能掛置摺疊椅,隨時可以坐下聊天。
符合拄拐杖或坐輪椅長輩高度的園藝桌。 圖/許惠琇設計;林奕祺提供
再者,將園藝區規畫成社交空間,當長輩的子孫來訪探視時,三代漫步綠林中,眼睛看到是阿公種植的芽菜,嘴裡喝的是阿嬤栽種的薄荷茶,收成時還設計包裝禮盒,讓子孫帶著阿公阿嬤的菜回家品嘗。
園藝包裝禮盒設計。 圖/蕭雯芳設計;林奕祺提供
所有栽種品項與步驟,一方面考慮長輩的體能限制,一方面又將運動融入栽種步驟中,當老人伸手修剪瓜棚時,能伸展手臂肌肉群,澆花時也會訓練手腕,種種搭配下,原本不運動的老人,增加30%的運動量,效果斐然。
林奕祺深入洞察與反覆驗證的結果,讓不愛運動的長輩也願意動起來,他說,觀察長輩,不是只注意食衣住行,更重要的是背後動機與意義,到最後甚至是回到人的哲學探問,「我是誰?」「我嚮往過什麼樣的生活?」
他分享八十歲老父親的日常,父親擁有兩份工作,分別是音樂老師與補習班主任,最喜歡到處看展,各個書畫藝文展覽統統不放過。人們常說,擁有工作與興趣,是最幸福的事,父親雖兩者皆足,但當他常見老父無聊看電視、滑手機,甚至傳訊息說,「展覽都看完了,只好再看一次。」令他開始沉思,父親到底要什麼?究竟還缺少什麼?林奕祺若有所思地說,「當有一天,我們的設計能回答、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直通核心的好設計了。」
5% DESIGN ACTION使用者研究員林奕祺。 圖/林奕祺提供
在hTC的魔術實驗室工作了十年,從部門開始到消滅,都在做創新流程以及使用者研究,想像三五年之後人類可能的生活。我的興趣大概是...心理分析、塔羅牌、樂高、旅遊、泡咖啡店。說到平常的嗜好.. "觀察人"算嗎?我常常在猜,這個人在想什麼?為什麼他想要這個?而他真正需要的又是什麼?另外,我覺得,設計來自觀察與研究,而非靈感。當你沒有好想法,表示你得要找個好問題來問。如果你不確定哪個問題才是好問題,那麼,這就是一個好問題。
多來陪陪你的家人,看看他們看著你的表情。問他們年輕的時候,做過什麼工作、有過什麼夢想,然後錄影、拍照、記錄下來,小心保管不要弄丟。
下載封包
點我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