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6千個關於臺北的美好想望

Jul 8 , 2016

作者 /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發表日期 / 2016/7/8

「要改變臺北,不能只靠政府,事實上,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包括我和在場的每一個你,都應當是這個城市的設計師。」在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響應629世界工業設計日的「Design-aholic設計成癮夜」活動上,臺北市長柯文哲透過影片,傳達了臺北身為設計之都背後的信念,「629世界工業設計日,它就是一個機會,讓大家來表達他的想法,來做一個設計師,來改變臺北。」他說:「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就是這個目的,設計之都邀請每個人共同來參與,共同來貢獻他的所長,讓臺北成為一個更好的城市。」

城市的共感 讓夏夜的臺北很不一樣

在臺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感性的致詞中活動揭開序幕:「設計之都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不是留下硬體的改變,而是啓發一個設計世代,讓年輕世代的設計師與創意工作者,知道他們面對更複雜的挑戰,有比上一代還重要的任務,思考用設計改變一座城市的可能。」現場邀請周育如、徐景亭、許芯瑋、廖軍豪等7位設計師及社會企業創辦人,從他們所參與的城市設計運動出發,與當晚700多位活動參與者和近3千位線上直播收看者,一起思索如何讓我們的城市更有情感溫度、共同交織出2萬6千個關於臺北的美好想望,以下是他們的精采分享摘錄:

設計的故事,都是從人開始。設計師吳東龍以參與了設計之都「街角遇見設計計畫」為引,展開他與團隊的思索路徑,無論是幫「潘媽媽工作室」或萬華「信益燒臘店」設計招牌,吳東龍都希望能重新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讓更多人和這個城市產生新的故事。「每天有一百個人經過,就會有不同的街頭風景連結城市與人的關係。」他認為每個城市裡都應該有個幸福的角落,「如果每個人都能找到這樣的角落,這個城市,一定是一個幸福的城市。」

都市酵母策展人、水越設計創辦人周育如,多年來以「都市酵母」計畫持續投入城市改造運動,「工作22年,想要成就我所出生的地方,可是這麼多年來讓我感動的不是做了哪些事,而是過程中和誰相遇、溝通,我們一起完成這件事情,才是最深的連結。」而以設計之都為平台,她用「變電箱改造計畫」、「Re-create Taipei台北鄰里公園翻轉計畫」等專案來連結更多的人,她認為要讓一個城市更好,千萬不要想一定是由政府,一定要有民間的參與、教育的延伸和企業的合作才能良性發展。她期待有更多人一起加入改變城市的浪潮,一起讓人愛上臺北。

什麼是一個設計師應該具備的能力?除了有熱誠外和改造事務的能力外,台灣設計師週總召集人廖軍豪認為,對生活「有感」不僅是設計師不可或缺的,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能力。他以自己日常的觀察為例,每天生活裡都有無數個改變在發生,如果你的感官沒有打開,沒有用心去觀察時,就不會發現這些細節。「有很多的改變,不只是市政的建設,更多的是這城市的人們在一點一點的改變。」他說:「不只是好的感覺,不好的感覺也一樣很重要,因為這都是讓城市改變的來源。」

過去的三重充滿了許多的工廠,而隨著時代的推進逐漸沒落凋零,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負責人Gina(徐景亭)因為嫁到三重,開始連結起這塊土地的感情,「我自己是念工業設計,工業設計跟工廠製造有密切的關係,我的公公過去是在做瓦斯閥類的開關,那都是他每天沒日沒夜,把手弄黑做出來的。」她從公公和附近工廠鄰居的身上看見許多的感動,進而發起「三重黑色聚落計畫」投入在地的環境改造。「你相信你的手比腦聰明嗎?」Gina認為,有時候我們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改變環境其實就是從你家的周遭撿起一張垃圾開始,「我是一個11歲女兒的媽媽,其實不管是男性或女性,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年紀,或身分地位、角色,你還是可以找到發揮的角色,我是一個三重的媳婦,也讓我找到很大的養分。」

不是學設計的人,可以用設計創造改變嗎?5% Design Action計畫發起人楊振甫就是一個非設計專業背景的行動者,卻在用設計創造改變。由於擔任公衛護士的老婆在工作中遭遇到許多挫折,引發了他發起計畫的念頭,這幾年他運用設計思考的方法,帶領著許多不是設計師的專業人士參與設計運動。「設計,其實就是定義一個好問題,提出最好的解法和落實、擴散。」他幽默的以自己養育3個小孩為例,照顧孩子的流程設計,不僅是一個爸爸的本能,也是一個從觀察到需求,提出改變,落實行動的設計。在他眼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為城市解決問題的設計師。

「小時候,阿嬤常常跟我吃飯,但等到阿嬤60歲時,阿嬤不太願意跟我們一起吃飯。為什麼阿嬤不跟我一起出去吃飯了?」众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黃孟淳談起自己一個又一個的生命故事,分享起众社會企業創辦的起心動念。「每個人都有可能處於不便的情境:孕婦、長輩、生病、受傷,每3個人就有1位需要友善服務。」她和夥伴從提供資訊為起點,開始建構平台,希望能創造一個更友善的生活環境,有一天讓臺北變成百分之百的友善城市。

活動到了尾聲,最後一位壓軸分享的全球孩童創意挑戰台灣發起人許芯瑋向大家提問:「如果孩子們因為大人總是以『你年紀太小』為由,對於每天所看到的事情感到無能為力,那麼我們怎麼期望我們的孩子有創造力、責任感和同理心?」她認為唯有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是問題的解方,我們才能創造改變。「先從教育開始,問題真的可以被改變,只要我們發揮設計的力量,從學校到家庭進而到社會。」她利用設計思考的方法,教導孩子嘗試解決問題,讓他們知道即使年紀還小,也能成為社會的設計師。「當孩子們已經在動手解決問題、改變世界,身為大人的我們還在等什麼?我們還有資格抱怨嗎?」她熱情的邀請現場的每位朋友喊出:「Yes, I can!讓我們一起用設計,改變世界!」

下載封包

點我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