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IT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網 / 陳懷萱
要如何有效轉化智慧生活的臺灣教育資源成為直接而具體的國際教育產業,捲動國內外師生投入並關注臺灣在地發展議題,使臺灣成為亞洲智慧生活人才與知識之匯合平臺?教育部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有感於教育現場的侷限,自2011年開始透過國際學院的籌辦與實驗,發展短期密集課程模式,有別於一般以交換學生計畫提供國內學生國際交流體驗的模式,國際學院舉辦為期一週之國際短期智慧生活教育課程工作坊,匯集跨文化與專業背景師生團隊來臺,共同在真實生活場域,透過跨文化與跨領域之交流與學習,發展多元創新解決方案。
匯集國際人才進行場域共創
截至2015年國際學院已經舉辦四屆工作坊,結合國際創新之教學與學習方式與課程模組設計,發展出具有特色的操作方法論作為後續課程推廣擴散之基礎。從第一屆確立國際學院工作坊方法論、第二屆以「為永續性再設計」為主題,以宜蘭鄉村地區作為實際場域共創永續方案、第三屆導入公部門資源,與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合作,以服務設計架構整合不同專長領域與文化背景之學員及產業界相關人員,借助業界能量更聚焦於智慧生活國際教育產業與生活實驗室之利害相關人的聯結,第四屆則進一步透過「智慧生活健康照護」作為主題,促成南部設計與醫療領域跨界交流的網絡串聯平臺,不但讓大學成為國醫療照護機構在地單位與業界、公部門的媒介,同時亦結合工研院團隊、「5% Design Action社會創新平臺」,透過跨界合作強化業界創新能量,國際學院以螺旋式發展推動國際教育產業的社會影響力已經逐步展現。
5% Design Action團隊楊振甫經理曾參與2011年至2014年亞洲智慧生活國際學院課程規劃並擔任工作坊講師,同時也是2015年國際學院工作坊的核心成員。他強調,國際學院在籌備過程中,「每一年都會投注新的教育模組,思考新的可能性」,從操作模式的討論、智慧化教具的研發到與場域發展合作關係、思考好的設計如何落實,每年工作坊的執行經驗都成為隔年規劃創新的基礎。
產學合作:共學互為標竿的教育創新模式
談到國際學院與5% Design Action 的合作,楊經理說,2014年邀請5% Design Action的業界專業人士與設計師跟著國際學院處理永續農業的議題,與學界的老師及學生共同研究探討場域創新設計的可能性,不但發展出產學合作的創新模式,也是社會創新概念在教育面向透過資源串聯交流來落實的具體實踐方式。2015年國際學院將場域拉到高雄,由5% Design Action擔任國際學院工作坊的策劃執行團隊,聚焦複雜的醫療長照議題,從初期的分析研討與場域調查,到後期串聯業界專業設計師社群,在南部與主辦國際學院的高醫團隊協力,開啓設計與醫療跨域合作的契機,也擴散國際學院整合創新能量。楊經理強調,國際學院的教育實驗創新,從一開始的國際教育模式探索,到5% Design Action的課程實踐,發展到高醫形成醫療與設計產學專業交流模式,開始思考與想像未來業界組織合作知識推廣傳播的可能性,已經歷經起、承、轉、合四個階段,相信這個國際教育產業的創新實驗會持續推動臺灣人才培育邁向新局。
下載封包
點我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