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行動打造「社」計之都

Apr 16 , 2014

閱讀台北 / 楊振甫   

 

前言:
臺北市是2016年的世界設計之都 (World Design Capital)!

當郝龍斌市長在2013年11月19日記者會上宣布此一喜訊的時候,現場鼓掌最大聲的大概就是我。我的激動是因為此一成果得來不易,它是市府團隊六百多天辛苦耕耘的成果,也代表臺北的設計實力,深受國際肯定! 臺北市積極爭取「世界設計之都」,絕非只是為了舉辦大型的國際展演活動,而是企圖以創新的作為,全方位啟動城市的改造運動,打造臺北成為一座具有設計遠見的城市。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見證臺北榮獲全球第五座世界設計之都的歷史時刻,從本期開始,我們將推出一系列專欄,邀請設計界人士談談對這座城市的期待與想像,讓臺北持續以設計力帶動城市進步,在2016年,成為一個新的典範城市。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劉維公

 

聽到西門紅樓的地板吱吱作響,我在後臺默默祈禱這棟歷史建築能夠乘載今晚參與的人群及熱情。

那天,紅樓並非播放《看見台灣》或《十二夜》等話題大片,而是5% Design Action「癌症篩檢與防治創新設計」計畫紀錄片《走出5分48秒的黑暗》的首映,許多關心這個議題的朋友都親臨現場,以實際行動支持社會創新設計。

持續關注社會議題   腦力激盪創新方案 

在臺灣,癌症已連續三十年占據十大死亡主因的首位,相關治療措施占全民健保每年支出27%,約550億元政府預算,已成為推動健康福利政策的重大負擔;但是,事實上有許多免費癌症篩檢服務早已上路,可惜的是使用率一直偏低。因此,「如何透過設計有效提升民眾癌症篩檢率」,就成了設計師們的核心挑戰。

透過資料分析、現場觀察及訪談,參與的八十位設計師開始與衛生局、醫療院所,以及基金會持續討論。最後,針對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及口腔癌提出嶄新服務設計方案。以去年為例,設計團隊提出以輕鬆喝下午茶的方式,邀請婦女進行「午後的奶察」乳癌篩檢,頗受好評。

常有人問,為什麼透過群眾創新的力量是如此的大?以癌症議題來說,過去多是醫師、公衛領域專家或相關基金會等組織掌握發言權,主要是因為這些身分的人不僅是相關領域的專家,更是此議題服務網路的利害關係人之一。

利益沒關係人 創造社會新價值

然而,參與5% Design Action的設計師們,可說是此議題的利益「沒」關係人(除了可能是罹癌的候選人之一),但這樣的身分卻串聯起網路各個的節點,從政府官員到民間,皆紛紛響應支持。

「一個就算失敗也會對社會有益的活動」,這是我對5% Design Action下的註解。政府與民間各界在產業界提出許多創新,不斷注入能量;但對於人們生活周遭,是否應該投入更多關注,留心身邊的事物?我常思考,我們這一代青年之於這個時代的意涵,如果我們不能把握時間與機會,為社會創造新的價值,建構解決問題新的方法,那我們的存在是否就只像一縷輕煙,來去飄渺?

日前,臺北市已獲選為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在各界歡呼及期待的同時,希望看到更多夥伴加入服務設計的活動,一起學習成長,一起推動這個城市、這個社會持續不斷地轉動。


5% Design Action是由臺灣設計師自主發起的社會創新設計公益平臺,號召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和專業人士協同合作,付出自己工作之餘5%的能量,投入社會關鍵議題的改善與創新。透過設計思維及服務設計的方法,提出解決方法與新的產品設計。

 

http://reading.gov.taipei/ct.asp?xItem=74572329&CtNode=71812&mp=100021

下載封包

點我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