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st工益交流站 / 瞿 涵
NPOst去年曾介紹過「5% Design Action」組織,這是由一群跨產業設計師共同發起的公益設計平台,每一季聚焦一個社會議題,結合設計專長,提出創新的思維及解決方案。
5% Design Action 本季與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合作,以「兒少教育創新設計」為題,針對體制外的教育議題,探討學校系統外的教師、偏鄉弱勢兒童、單親家庭的親職,以及中輟青少年四項目。另有數十個教育相關非營利組織共同協助推動本季專案,包括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台北市基督教教會聯合會、家扶基金會、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台灣服務科學學會等(完整清單請見活動頁面)。
參與的設計師主要分為四組,每組以一個項目為題提出創新設計。各組成員除了有設計師,也包含專業社工、非營利組織成員等,並於 9 月 27 日於集思交通部會議中心舉辦成果發表會。以下是現場各組發表的設計成果(完整作品看版請參考這裡)
A組:用旅人放大偏鄉孩子的視野
A 組「視野不思議」認為,偏鄉孩子除了體制內的學科能力,更需要多元資訊和知識的刺激,藉此搜尋人生的目標和熱忱。
然而,偏鄉的教育資源不多,其中最缺的是師資和人力,即使學校有能力提供課輔,上課內容依然是課本內的國英數。上哪去找人,把外面的世界帶到偏鄉孩子的眼前?本組的答案是:旅人。這些旅人可能來自其他縣市甚至其他國家,藉由他們的分享,一點一點地放大孩子們的視野和想像。
這個過程不是單向線性的。旅人除了提供自己的故事,也可以開出一些需求,例如想學會一道當地特色料理、找到私房景點、借住一宿等,學生們滿足旅人的需求,以交換的方式建立雙向關係。
本組預計架設一個媒合平台,旅人登記他能提供的以及他所需要的,老師則在平台上搜尋適合的旅人。以「媒合→分享、交換→擴散」的流程,擴大孩子的世界,並進一步感染整個社區。
B組:偏鄉小夥伴和都市大夥伴的深度「聊遇」關係
B 組「聊遇小組」聚焦在偏鄉弱勢兒童,相對於 A 組強調廣度的多元刺激,本組的設計則重視深度陪伴,並希望偏鄉孩童能向外傳遞在地文化。
學生寒暑假到偏鄉當志工的風潮近年越來越盛,但這群人來來去去,和當地學童多是曇花一現的關係,缺乏生活和課業上的長期陪伴或引導者。
「聊遇小組」藉由媒和平台,讓偏鄉的小夥伴和都市的大夥伴相遇,透過網路長期互動,大夥伴可在學業、生活上引導小夥伴,小夥伴除了有一個外地的哥哥姐姐可以談天,更可以把家裡、社區的在地故事傳送出去,藉此提升對自己以及對在地文化的信心。
在網路之外,也安排大夥伴去找小夥伴玩,一方面訓練偏鄉學生介紹自己的家園,更特別的是要練習如何說「再見」,這是有感於學生志工來來去去,所做出的反思和學習。
C 組:單親爸爸陪伴孩子 自己也需要朋友陪伴
C組「親子動」從單親議題下手,且特別專注於單親爸爸,因為爸爸們通常受限於要有擔當的刻板印象,與孩子的親密互動相對較少,在教育或親子生活遭逢難題時也較少向外求援,而這些情形在單親爸爸身上更為明顯。
為了提供「單爸」和孩子互動的機會,以及結交其他「單爸」好友,「親子動」設計了「親子食堂」活動。爸爸和孩子共同採買食材、烹調,用餐時則是分成爸爸們一組、孩子們一組,結交好友、分享經驗,讓親子關係動起來。
D 組:「募揪」課程資源 引導中輟生尋找生活目標
中輟青少年在正規學制內遭受打擊,在生活中也常缺乏目標和熱情,以致盲目度日,此時需要社工介入,輔導課業或繼續升學,以及提供適性課程。然而,雖然有許多機構提供相關資源,資訊卻缺乏整合。
D 組便以此題,成立手機app「MUJO募揪平台」,募集課程、師資、志工及參與協助的店家,整合中輟青少年相關的課程和活動資訊,幫助他們重新探索自我,找出生活的方向。
E 組:用遊戲及攝影展吸引議題關注
不同於前四組對特定議題提出創新方案,E組則舉辦以「陪伴」為題的攝影展,並在活動現場展示大型遊戲「命運規劃局」,企圖用裝置藝術的展覽方式,帶起大家對兒少教育的關注。參與「命運規劃局」遊戲的人隨著線條移動,每一個圓圈內是學童可能遭遇的困境,以了解孩子的心聲。
其實平時社福團體專注於服務,並不太有機會與設計團隊碰面。但借由類似的跨界合作活動,不但讓兩個原本沒有交集的團體有機會聚在一起,更有機會了解彼此的需求,結合彼此的長處,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
改變公益的思維,跨界是一條必須嘗試的路。
下載封包
點我下載